持續創新,共創共享
根據某公司要求,我司設計水量為Q=5000m3/d,排水特點:來水在排水時間及階段進水水質波動較大,平均水量約:208.33m3/h,設計處理能力:210m3/h。
由于園區內進駐廠家30余家,因此排水周期不一定,排水量不穩定,排水水質不穩定,在水質方面有如下特點:
(1)該廢水以COD、BOD、氨氮、SS和動植物油類、TN、TP為主要污染物,尤其是TN和TP處理難度較大;
(2)屬于典型有機易生化廢水;
1、由于場地有限,且現有部分處理單元沒有運行,因此該部分需要拆除。
2、充分利用現有系統,由于管道限制,污水經預處理后進入新老系統處理,老系統處理剩余污水進入新建系統處理。
3、廢水中含有較大的SS可通過物理機械從水渠內打撈出來,選用3mm耙齒機械格柵、然后經過30目外進式微濾機進行截留。
4、油脂、細小SS去除目前常用到的是隔油初沉池和氣浮機。
l 隔油初沉池特點:
⑴前段有反應池藥劑和水能夠充分混合,絮凝效果好。
⑵沉淀池上有行車式吸泥機,通過機械方式把沉淀下來的污染物打入污泥儲存池。
⑶上浮到說面上的浮油和細小SS,可通過行車上帶的刮渣板刮入油渣槽,流入到污泥儲存池。
⑷工藝成熟、操作維護簡單。
l 氣浮機特點:
(1)占地面積小。
(2)功率比初沉池大,運行電費高。
(3)若采用溶氣氣浮機豬毛、SS易堵塞汽水釋放頭,日常維護量大。
(4)渦凹氣浮機目前溶氣機國內市場參差不齊,日常運行不太穩定,運行功率高。
(5)氣浮機日常操作所需技能水平高,日常維護比初沉池量大。
結合項目廢水特點,本次推薦物化工藝采用隔油初沉池。
5、有機物COD去除
屠宰廢水含有部分大分子難降解有機物,為提高好氧單元可生化性,在好氧單元前增設水解酸化單元。
水解酸化反應過程:
水解反應段:有機物進入微生物細胞前、在胞外進行的生物化學反應,把大分子分解成單體或二聚體。
酸化反應段:有機物化合物既作為電子受體也是電子供體的生物降解過程,在此過程中溶解性有機物被轉化為以揮發性脂肪酸為主的末端產物。
通過水解酸化過程也把水中有機氮、有機磷分解出氨氮和磷酸根。
6、氨氮去除
生物脫氮的途經一般包括兩步。**步是硝化,在好氧環境中將氨氮氧化為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第二步是反硝化,在厭氧/缺氧環境中將硝酸鹽氮還原為分子氮而逸出。
NO2-+O2 硝酸菌 NO3-
NO3- 同化反硝化NO2-→NO→N2O→N2(占90%以上)
7、P的去除
污水生物除磷技術來源于微生物超量吸磷現象的發現。所有生物除磷系統中都包含了厭氧操作段和好氧操作段,在厭氧區(無分子氧和硝態氮),兼性菌通過發酵作用將溶解性BOD轉化為乙酸鹽等低分子揮發性有機物(VFAs),在厭氧壓抑條件下,聚磷菌(PAOs)吸收了這些或來自原污水的VFAs將其運送到細胞內,同化成胞內碳能源儲存物(PHB/PHV),所需能量來源于細胞內聚磷(Poly-P)的水解及細胞內糖的酵解,并導致磷酸鹽的釋放。進入好氧狀態后,這些專性好氧的聚磷菌活力得到恢復并以聚磷的形式捕積超過生長需要的磷量,通過PHB/PHV的氧化分解產生能量用于磷的吸收和聚磷的合成,能量以聚磷酸高能鍵的形式存儲,磷酸鹽從液相中去除,產生的富磷污泥(新的聚磷菌細胞),通過剩余污泥排放使磷從系統中去除。生物除磷原理如下:
目前去除高氨氮、磷常見工藝有A2/O、CAST,兩類工藝特點:
l A2/0特點:
(1)二沉池污泥回流到厭氧區,因二沉池污泥含氧量較低,回流到厭氧區不會導致厭氧區厭氧環境的破壞,利于釋放磷。
(2)厭氧區、缺氧區、好氧區及沉淀區分開建設,運行控制簡單。
l CAST特點:
(1)階段進水、曝氣對操作運行技能要求高。
(2)好氧區與沉淀區合建,回流的污泥含氧量高,對前段厭氧區破壞厭氧環境,對磷的釋放不足。
8、污泥脫水
目前常規采用的是污泥帶式脫水機和污泥疊螺脫水機。
l 污泥帶式脫水機特點:
(1)脫水后泥含水率達到75%,二次處理成本低。
(2)每小時脫泥量比同類設備量大,脫同樣的泥量比污泥疊螺脫水機節省約一半投資成本。
(3)反洗水量比同類略大。
l 污泥疊螺脫水機特點:
(1)運行簡單。
(2)脫水后泥含水率達到80%以上,二次處理成本高。
(3)一次投資費用高。
結合項目廢水特點,本次脫水機采用帶式污泥脫水機。
掃二維碼 微信關注
詳細咨詢
聯系綠豐環保
12年專注食品工業水治理一站式服務
在這里統統幫您解決!
地址:河南省新鄉市國家863新鄉科技產業園T12
15343739724